写歌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499|回复: 9

[音乐人生] 《回顾这一生有幸参与台湾音乐的点滴》一位老人关于写歌、编曲的帖子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10-24 20:15:5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作者:amigo1467
出处:MIDIMALL


1
在走过一甲子的人生后,突然觉得与台湾的音乐相处了近半生的时间,由狂热到趋于平淡,许多的理想在现实的折磨下,妥协再妥协,终于退出线上,走入另一个领域,但始终与音乐有关,教唱工作。

如今回想,台湾的音乐有许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来努力经营与改善。

首先我想说的是观念的澄清,演奏音乐跟歌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,许多伟大的演奏家,终其一生不曾开口唱过歌,却不损其伟大的地位,有的一开口唱,五音不全,连pitch都抓不到,但他在乐器演奏时,耳朵却非常的厉害,一点都不走音,重点在他从没听过自己的声音,解决的办法在于带耳机听自己唱歌,训练自己的发声练习,喉咙声带也是一种乐器,也需要经常练习,才会发音正确不走音,小提琴不是也是这样练起的吗?钢琴键盘乐器就没这问题,因为乐器的pitch是固定的,在使用时比较少须注意pitch的问题,只需要练技巧就可以了。

相对的歌唱家或歌手,许多是不懂乐器演奏的,连谱都看不懂,美国早期,流行音乐的黑人歌手就是如此,台湾许多大牌的歌手也是,靠 demo带练唱新歌,或由制作人唱给他听,陪他练唱,但他们的歌唱是有目共赌的,歌曲由他们诠释后就是不一样,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一首歌,他唱会红会大卖,你来唱就不卖的原因了。总之,我想表达的是,什么事都需要专业训练,演奏需要专业训练,歌唱也需要专业训练,没花时间在那领域上,谁也不会成功,所以伟大的演奏家未必是会唱歌的,同样的,一位好的编曲家也未必有能力唱歌的,这是台湾多年来的一种迷思,这是我多年来遇过的问题,作曲家分两种,纯乐器演奏的作曲家跟供歌唱的歌曲创作家,歌曲创作时,需考虑人体发音技巧的应用问题,乐器则没此问题,这会牵扯到歌曲音符高低走向的排列及感情的传达,这也是为什么好听的歌,它们的旋律会有类似的感觉,差别在快慢与节拍的安排不同而已,因为人的发音位置是有限的,从这个音跳到那个音,声带位置的转换,以及共鸣腔位的变化,都会影响歌唱的可唱度,太难就不会被接受,所以乐器能弹出来的旋律并不一定能当歌曲的旋律来唱,因为我们一般大众没经过声乐的专业训练,没能力演唱这类旋律。
在此提醒有兴趣往歌曲创作的朋友一个小小的心得
当您创作完一首歌时,放个一个星期,再来唱看看,您记得如何起唱吗?好听的部份还记得吗?若忘了,代表这旋律不符合人的发音习惯,必须再调整,直到您能很轻易的随口唱出其中的几个片断。曾经接触过几位创作者,他们创作时,一首歌前后唱过一千遍以上,就是在修改,让这首歌更合乎人的发音习惯。




2
在历经10多年的教唱里,发觉有些音乐上的问题,在30年前遇到的,如今还是没解决,当年我们这些在线的工作者,因现实环境因素,牵扯到每个人的利益分配而妥协,许多不良的习性一再忍让,造成当年的唱片水平并不是很理想,如今把当年的东西,拿来当教材,问题丛生,这要怪我们当时的工作者没有尽心力,我也愿意接受这责骂,是我们做的不好,但现在的唱片有改善吗?没有,因为我们也教新歌,一样没改善,这是能力的问题吗?不是,是观念看法的问题,讲了这么多,是在讲什么呀...

当在拨放卡拉ok原声原带时,有歌声时,学生很轻易的能跟着唱,当歌声关掉时,学生抓不到从那里起唱,第一拍都抓不到,这就发现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不敬业,当年在录卡拉时,制作人订早上10点录音,通常要到下午2点才开始,最迟下午6点多就要结束录音,时间很短,如何把东西录好呢?当然录出来的东西就经不起检验了,这不能怪谁,当时的环境造成的,每个工作者身兼数差,为了这问题得罪了许多人...问题还是没解决。许多人没有把自己的份内事做好,举个例子,当一首歌交到编曲家手里时,编曲者应该做那些事,而又有那些事不应该做,要知道分寸,编曲者应该做的是如何让歌手能很轻易的进入歌曲中演唱,而不是还在数拍子,才能勉强抓到起唱点,编曲者是要帮歌手的忙,不是制造麻烦给歌手,所以编曲者要做到导唱的功能,这样歌手才能很顺利的演唱完一首歌,知道那里起唱,那里休息,那里换气...等等细节,还有那里要插音帮忙衬托感情,那里不可插音避免干扰歌手情绪,这是编曲者应尽的基本工作,那乐器演奏者呢,要忠于编曲者的乐谱,忠实的呈现,演奏者最大的问题在节奏的准确性出问题,几乎都是拍点不准的问题,造成歌手无法轻易演唱,还有强弱拍的问题,该大声不大声,该小声却大声,总之这些问题会造成歌手的推动感混乱,抓不到节奏,所以一个好的演奏者是要很稳的把音符强弱表达出来,尤其是鼓手更是重要。

这些都是过往的历史,但为什么现在的唱片歌曲还是有这些问题存在呢?这就让我很纳闷的地方,不知在线的工作者能否分享一下。




3
我来此发文,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,也没有想要得到什么,都已经60多岁了,该有的也有了,没有的也不会想去争取了,因为想得,就必须付出更多,压力就来了,年轻时,可以撑着,年纪大了,身体承受不了,成功是必须付出代价的,年轻时,过度的付出,身体会出毛病的,当年的熬夜录制唱片,如今胃的问题一直好不了,尤其最近在媒体看到昔日的合作伙伴编曲家陈先生离开了,更是百感交集,人的一生我们到底想要什么,成功重要还是健康重要?有时是由不得您的,在当时的环境下,各种压力齐来时,不得不继续撑下去,那种压力不是现在的您所能想象的到的,靠陈先生的才华吃饭的周边人员一大票,除了他自己本身的家庭外,录音室、乐手、唱片公司等人员,这些都有人情压力的因素在运作的,不是单单的钱能解决的,他是在这种情形下,过度出卖生命,换取一些财物,所以我并没有把他认定为做音乐赚到钱的人,这种钱不赚也罢。
记得在合作的那段时日,他很少跟人交谈,因为时间排的满满的,除了睡觉,跟一点点自己私人的喜好,爱好动画,他曾偷偷告诉我,想当导演,我除了惊讶外,也只有傻笑,不知如何响应这突如其来的动作,还有一次,录音休息吃便当时,他突然跟我说,不想吃便当(靠!这是日本料理便当耶),看有没有其它好吃的,我说有,我们就开车从三重到台北松江路,靠近六福饭店旁的一条巷子,巷口有一摊卖小肠冬粉的,因为人多,等了一阵子,叫了双人份大碗,各一碗,我吃的有点吃不下,但他却吃光光,显然他饿很久了,两人才花100多块,比一个日本料理便当还便宜,就这样,我们又偷偷的回到录音室,继续做我们该做的工作。

终于,陈先生做了重大的决定了,不再对外编曲了,结束他出卖生命的生涯,但这时可能晚了些,身体已经有问题了,只是还没出现征兆。他影响台湾音乐颇大,主要在于他的先天条件好,拥有一双好耳朵,别人采谱都不全,他几乎可以接近9成,所以外国歌只有他有办法采,而不失原曲的味道,采谱又是台湾音乐的一大问题,有空再分享。

陈先生影响台湾音乐是大方向,但在细节上面,由于他没时间管,只有听天由命,当在录卡啦时,先录节奏组,这时就已经注定这首歌的成功失败了,但他却无法在场监管,只有由制作人来管,可是您要知道,制作人的辈份往往比这些乐手低,演奏专业也不够,连乐手弹错,也有可能听不出来,就算您听出来,要求再弹一遍,乐手愿不愿意都还是一个问题,何况有时不是拍点准不准的问题,还牵扯到音符大小声强弱的表情问题,这问题可以去看麦克‧杰克逊的最后出版的影片,其中有一首歌,入歌前,pad键盘的演奏数拍点让麦克能顺利起唱,为了这问题,麦克数次告诉乐手,要怎么怎么的大小强弱,以及时间要多长多短,因为不这样麦克在现场无法起唱,在录音室可以重来,现场演唱只有一次,不可能重来,这也是我们现在教唱,所面临的最大问题,卡啦没做好,让学生无法起唱,但唱片录音却可以重来,不好重来,一直唱对为止,但却没有人告诉您,是卡啦出问题,以致让您无法顺利唱下去,在过去的工作经验中,只有大牌歌手有权利做这事,每次放卡啦给他们听时,他们一发现问题时,不会明白讲出来,只会随口胡扯,歌不好,或不熟,以后再看看,基本上已经不用了,这对制作人来讲,压力很大,增加唱片费用。曾看过有位台语叶姓天王歌手,为一首歌连录7次卡啦,也是因为这问题,所以编曲者与演奏者,你们的责任是如何帮助歌手能顺利的一次从头到尾唱完,而不是在耍弄演奏技巧,编一些有的没的,并不是多就是好,简单扼要才好,如果要要显现演奏技巧,大可去出演奏曲唱片,没有人会因为编曲好去买唱片吧,都是唱的好,歌好听去买的,所以谁是主角很清楚了吧。我们是帮忙者,应该有这个雅量去帮助主角,不是吗?



4
其实做音乐有很多专业的领域存在,当您未踏入时,以为很简单,但事实并不是您想象的那样,我们往往看别人在做时,认为很简单,没什么,但当由您来做时,就会发现困难重重,甚至无力解决。再举一个以往常碰到的例子来说,不同领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做法,我们都知道,一首歌的创作,分没词的时候,先创作曲子,然后再把词唱进去。另一种是先有词,再把曲子配进去。无论那一种方式,都会面临一个问题,就是旋律与词的音韵问题,在其它的语言里,不会有这因为字的高低发音而产生词意不同的误解,唯独中文系统有这问题,台语也是如此,或许因为我接触的语言不多,可能其它语言也会,但至少英语与日语是没这问题,什么问题?例如,英语 good morning,三音节,配旋律往上356三音,跟653往下三音,听到的词意都是good morning,但是中文歌词『多么美』三个字配上前面的三个音,往上356三音,跟跟653往下三音,很显然会让人误解其字意,若是再加上每个字的常短错误配置,更是听不出在唱什么,有些重点字,必须要特别处理,包括用时间与转音跟滑音,来帮忙表达词意,所以中文歌的创作,先天上比其它语言难,因为我们的语言本身就有高低音韵的传达,这也限制了曲子的Zi由发挥。随着这个问题而来的是歌曲速度的问题,在录卡啦时,需要决定key跟速度,这基本上是歌手的问题,但现实环境歌手几乎不会来,尤其是大牌歌手,只有委由制作人来做,曾发生过这样的事,一首速度60的歌,走一遍,发觉有问题,要求乐手降为59来录,就有乐手认为,只差1个点,有那么严重吗?这就是我说的不同领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,以乐手的领域看,演奏上没问题,因为乐器不会因此更难弹,但是以一个靠运作喉咙声带发音,来演奏的歌手来说,在16音符的急促咬字发音,绝对会无法顺利演唱的,这就是不同的地方所在,但却时常无法沟通。有在创作的朋友就知道我在讲什么,一首歌的速度,绝对会影响一首歌的流畅度,进而影响歌曲的成功失败,尤其是段落之间的转承起落变化。

各位若有注意的话,我们很多歌的词是用眼睛来看的,而不是用耳朵来听的,当您用眼睛看时,有画面,有意境,好感动呀,但谱曲后,用耳朵听时,那种美感已经消失了,无法感动人,是什么原因会如此巨大变化,问题出在这文字只能看,不能听,看跟听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感受,看的文字,它要打动人,有它的表达结构,用字构词,有它一定的严谨度,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,同样的,给耳朵听的词又不一样,看的刺激是慢慢的蕴酿,时间要长,要细腻。而耳朵须要重击,不拖泥带水,下重药,直捣要害,最忌无病呻吟。所以这又再一次的表现出不同领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做法。音符如此,文字也是如此。但许多人还是陷入这迷思中,您说台湾的唱片怎会做的好啊....

为了说明这两者之间的问题,再举一例
各位都有在听外国歌吧!您真的听懂他在唱什么,告诉您歌词的内容吗?我很怀疑,英文歌,我也只听懂一点点,根本无法了解整首在讲什么,可是我却知道这首歌我喜欢,因为它感动到我,至于是什么东西感动到我,我也不清楚,但绝对不是歌词内容,因为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,或许是其中的某句话感动了我。就好像台语歌流浪到淡水,只听懂一句,『厚答啦』,当初以为是日本话,后来才知道是『干杯』,就这样注定这首歌要红了,跟歌词内容一点关系也没有,是不很怪啊!谁说一定要词怎样呢?



5
在这里还有一点要补充说明的,我并没有特别排斥哪部份的工作者,我都是尊重专业,但讨厌半桶水的half pro,像歌曲创作来说,每一个会玩乐器的职业乐手或编曲者,都能写出一些曲子,只要有机会,都可能被采用,但这些东西在我眼里,只是可弹唱而已,并不能成为一首有生命的歌曲,因为它欠缺人性的感情在内,必须经过多次的演唱修正,把乐器的表情转化成人的感情,才能感动人,也就是透过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来赋予它生命,这就是为什么一首歌会唱好几百遍千遍的原因,就是在修正这由乐器创作的曲子转化成肉体声带能表达的曲子,所以我们在听歌时,第一时间就能辨别出这歌是用唱的创作出来,还是用乐器弹奏创作出来的,因为感情的传达方式不一样,音符的跳跃走向不同,有些音程,乐器能弹,但人的声音很难达到,会发生音准不准,及不容易掌握,所以我不喜欢用乐器创作出来的东西,因为它不够专业,歌曲是要透过演唱来创作比较符合人性,也因此产生我排斥这些人的误解,好像只有你们可创作,其它人都不可以似的,我说过了,如果您要创作,至少也要用自己的声带唱看看,是不有感情,可不可唱吧!厨师煮东西也要试吃吧!这是起码的尊重专业啊!既然叫做歌曲,就是用唱的,不是用演奏的,也不是用看的,是用听的,讲的够清楚了吧!一切以此为主,脱离这主题,就都是半桶水的half pro,不是我眼中的专业人士,所以要参与音乐周边的所有工作,编曲啦、演奏啦、写词啦、录音啦、宣传文稿啦....都必须具备唱歌的基本条件,您才能溶入这工作,把台湾的音乐事业做好。

然而现今的环境,还是充斥着许多half pro的人在掌权台湾音乐,我讲过的问题,现在还一直在发生,希望有看过这些文章的年轻人,有一天,当您掌权的时候,能从自己要求起,做个真正的专业人士,不要去当half pro,至于别人,那是别人的事,我们无权要求别人做什么,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容易。

有空会再谈谈mix与mastering到底在做什么,真的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吗?




6
在讲解mix与mastering之前,先来澄清一些基本观念,因为观念错误,往后所做所为都会造成很大的不便。
既然是音乐,基本上就是对声音的处理,所以很明显的,声音就是主角,一切以它为主,那我们用声音来做什么呢,来表达我们想传达的意念,来影响别人或去感动别人,最近奥斯卡最佳影片,王者之声,就是最佳的代表,透过声音来传达感情,感动英国人,激出爱国心,共同为英国打拼,所以声音又变为配角了,传达感情才是真正的主角,声音只是一种媒介而已。

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知道,以前在录音时的一些迷思,一直想把声音录完美,而牺牲了一些人性感情的缺失,声音是很美,但却欠缺了感情,无法打动人心。基本上犯了主从定位的错误,这主从关系的倒置问题,在以往的唱片上非常多,我会陆续的讲解,让年轻的人不再犯这毛病。

透过声音来传达感情,可以做非常多的事,演讲、主持节目等等都是,更进一步,透过歌声,更是好用,用爱国歌激励爱国情操,用军歌提振士气,用情歌传达爱情...太多了。但演讲、主持节目是只有一个声音就可达到目的,但歌唱时就不只一个声音,除非清唱与独唱,不然声音会越来越多,问题也会越来越多,刚才讲过的主从关系又出现了,谁是主角,谁又是配角,要怎么处置呢?这就是mix的由来,把两种以上的声音,按主从关系排列妥当,让人们能可轻松的接受这美妙的感情。问题又来了,要怎样安排才叫轻松的接受呢?这要从我们身体谈起,大自然的运行都是合谐的有次序的,周而复始,如早晚,四季春夏秋冬,这时间的安排,就像一个定时器,很有规律,一但破坏了,就会出问题,同样的,我们人体也有一个定时器,心脏,每人都有心跳,因此有脉搏,随着年纪而不同,年轻人大约在70、80左右,年纪大的约在50、60左右,想一想,一首歌速度80,跟60会是什么情形,对了,50、60就是慢歌,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喜欢慢歌的原因。我们喜欢有规律的东西,不喜欢杂乱无章的东西,因为我们的心跳就是如此,所以能可自然的引起共鸣而接受,倘若我们心跳乱了,就是心律不整,身体会很不舒服,严重会导致死亡。所以只要顺着我们身体的律动,就能被轻松接受。那我们的身体律动是怎么的?很简单,只要看看我们走路的样子就知道了,左右左右,很有规律,还有听节拍器,是不是除了规律外,也有大小声之分呢,这些就构成了大自然的节奏。我们透过耳朵来与这声音产生共鸣,试看看把一个声音连续不停重复放100次,您听到了什么?只有律动,而不会引起共鸣,因为缺少大小声的主从关系,必须要第一声大,第二声小,这样重复才有意义,才能产生推动感,一直流传下去,大自然很多声音都是如此,蛙叫如此,蝉鸣亦是,这就是mix的基本准则,在二重唱时,因为有两种声音,必须先找出那一个为主,大声点,这是纵面向上下关系,还要横面向左右关系,也是如此大小安排,第一拍大点,第二拍小点,这是二拍安排,如果是四拍,第一拍最大声,第三拍次大,二拍、四拍皆小,这是mix时要注意的,因为这样才符合大自然的节奏,很可惜,许多人都没注意到这问题,使得我们在教唱上面临很大的困扰。当然声音越多这个问题就越难处理,但只要抓住这基本原则,还是可以做好的。还是一样,这些都是主从关系的处置问题,mix就是在处置这主从关系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0-24 20:35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7
现在让我们看看mix,到底在做些什么?在古早时候,只有单轨录音,只能把现场声音录下来,谈不上什么美感,后来发觉我们有左右耳朵,能辨别声音远近,不只是大小声的辨别,于是有了立体空间的想象画面,双轨录音机也就因此诞生了。基本上到此,人类的听觉已接近满足点了,要再进一步改善,空间并不大,但基于商业上的考虑,才会有往后的多轨录音出现,但人的耳朵只有左右两个,且有方向性,只能接收前方传来的声音,这就大大的限制了我们听觉上的享受,所以真正的原音重现,应该是用两只麦克风,在左右两边收音,模拟人的左右耳朵接受的情形,而录制完成的,这才是百分之百的原音重现,因为现场我们的耳朵就只能听到这些。

从以上的说明,我们就知道为什么,科技这么发达了,我们还是在听两轨立体音响,无法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听觉享受。那这跟mix有什么关系啊!当然有,现在都是多轨录音,录完后,要如何给消费者听?当然是退回去我们人的听觉能享用的双声带了,这是不是很诡异,把那么多声音再挤回去两轨里面,人类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,我真的有点怀疑,但这是千真万确,而且正在进行的动作,叫做mix down,down的意思就是拉回去,退回原点,然而做了这动作就真的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吗?声音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,许多声音会互相共鸣而增大音量,也会互相干扰而消失,综合这些互动后,留下的才传达到我们的耳朵,这也是为什么现场演唱会比较容易感动人的原因,然而我们透过多轨录音,各别一轨一轨的录,基本上,这些声音已经没互动了,也不会产生感情了,我们只是透过科技,硬是把它们挤回去两轨去,很多感情因素都消失了,更可怕的是不透过录音的音源片,透过midi呼叫而录的,这就是科技,我并不排斥科技,提出这些问题,只想让大家更清楚声音这媒介,当我们在透过这媒介来传达我们的感情时,需要知道这媒介的特质,才不会迷失掉。

mix 是在做上下层面的组合,依照我们先前所讲的主从关系来配置声音,由于我们耳朵可以听出大小远近,所以可以模拟立体音场,其实这都是我们对声音的想象与幻觉,如同眼睛对3d的幻觉一样,真正实在的还是大小声,因为可以透过物理现象真实传达。以录节奏来说,有鼓、有bass、吉他跟钢琴,这些乐器中,谁是主角谁是配角?如果不知道,我们怎么依先前所讲的主从关系来配置声音,可是这又依场景而不同,怎么说?以前数来宝,只要一只响板当节奏就可,在这场景它是主角,民歌手只要吉他就可当节奏,钢琴手也是如此,唯独bass手无法当节奏,那是不是bass不重要?当这四种乐器摆在一起时,由于可替代性的原因,使得他们产生变化,曾经有位录音师说,只要bass调好音量够大,mix出来的歌就好听,鼓不重要,您能说他错吗,事实上,以前很多歌都是如此,不信您可以去听看看,在这场景,显然bass是老大,歌曲的律动重心在bass,bass必须很清楚的传达出这首歌的节奏律动,不然这首歌就推不动,也就无法达到顺利一口气唱完的目的。在节奏组里,有两个低音乐器,除了有旋律性的bass外,另一个非旋律性的大鼓,这两个具有互补性,主从关系最易混淆,要看当事者偏向那个而定,低音在上下主从关系里是最底层的,也是歌曲的基础架构,弄好了,mix已完成一半,再来就是主从关系的中层部份,就是吉他跟钢琴,这是补助鼓与bass的推动,所以它们是属于配角,不可以抢掉鼓与bass的份量。最后就是主从关系的高层部份,因为这些都是有旋律的声音,带有很浓厚的感情因素在里面,它们的重要性,远在节奏组之上,但处理原则还是跟处理节奏组一样,前间尾奏以solo 乐器为主,其它陪奏插音为副,在唱歌时,当然主唱为主,合音、乐器插音为副,然而在整个主从画面上,是底层节奏组重要还是歌声重要?看法跟做法各异,麦克‧杰克逊是底层节奏6,歌声4,台湾一般唱片,刚好相反,比较洋派的做法是一半一半,这牵扯到很多因素,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,总之跟唱功与敬业有关,所以mix 出来的东西会不一样,问题不出在硬件的录音室,是人员的工作观念问题,mix就讲到这,其它只是细节的执行而已,没什么可谈,下回来谈
mastering。





8
在讲mastering之前,有些观念与准备工作,必须先说明一下

如果各位有在看交响乐演奏,就会看到一位手拿指挥棒的『指挥』,他在引导整个乐团很流畅的演奏完一首乐曲,他掌控整首乐曲的推动,他让听众随着他的律动,轻易的听完一首乐曲,这就是他的工作,他面对整个乐团,用耳朵实时反应,哪里该大声,哪里该小声,好让听众能跟着他的律动走,他就是在做mastering的动作,差别在,他是现场的,实时的,因为他只有一次的机会,而我们的后制的mastering工作是可以重来的。为什么律动这么重要?以下再来谈谈音乐的组成。

什么叫音乐,从物理上看,只不过是一堆声音,随着时间的流逝,让我们感动的东西而已,但为什么会感动我们?其中有什么因素吗?有的。您试看看去台北车站,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声音,回去听看看,同样的,军队行进时的声音,以及火车行进时的声音,您会发现感受完全不一样,问题不在声音本身,而是透过声音这媒介所传达的东西出了问题,火车站里人们谈话的声音,每个人的律动都不同,有快有慢,大小不一,杂乱无章,听的人无法找到律动,无法引起共鸣,反而火车行进时的声音,有一定的律动,我们很容易抓的到,故可以引起共鸣。故律动是构成音乐的最重要部份,所以打击乐为什么也可以称为音乐,就是这个道理。并不是没有高低音符就不能构成音乐,但只是一堆音符而欠缺长短的时间律动,却无法构成音乐,很奇怪?是不是,跟我们以往的经验差很多,不信?您可以去听听初学钢琴的人弹的东西,您会受不了,不是他弹走音,而是他乱无章法,让您找不到可遵循的律动,无法共鸣,这就是律动的重要了。

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,感动人的是刚开始的那节奏律动,而非那音符,整首曲都贯穿了这律动。音符无法表达律动,但大小声却会影响律动的推动,许多人在创作音乐时,刚好颠倒,把音符当为重点,尤其以歌曲为甚,人一般的音域通常为11度或12度,超过很不好控制,偏偏写曲的人就故意超过,让人家可以欣赏,却无法学唱,这样要流行,实在有点难。

所以创作之初,是在找寻有特色的节奏律动,然后透过乐器(喉咙也是)来传达感情,这律动是不可断的,但节奏却是可以根据这律动而做变化,这样才能构成一首曲子的起承转合,不致呆板没变化。这是音乐构成的由来,在mastering的时候,刚好颠倒,要返推回去,找到这首曲子的基本律动,不要给音符与节奏所误导,总之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共识,我们所做的这一切,都是在帮这首曲子或歌能很轻易的被大众接受,如果mastering在这方面,没有达到这目的,那我们为什么花这些钱呢?因为在当时,录一张唱片,录音费也只20几万,送到日本mastering却要10万,不可说不贵,但拿来比较一下,却是有帮助,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把它们做一下比较。

其实mastering也只是在做曲子时间前后的律动微调而已,只是做的人在歌唱与音乐的功力要有相当的火候,才能有所帮助,就好像那位『指挥』,什么时候该做什么,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,以避免造成干扰,其中的拿捏,完全要靠一双好耳朵。





9
事情的好坏,与事情本身没什么关系,但却与做这事的人或执行的人有很大的关系,主要是心态的问题,对工作的处理态度。记得刚接触音乐时是听西洋流行音乐,流行组合唱团band,因而选择学吉他,要知道当时没乐谱,只靠耳朵听黑胶唱片来采谱,那band里的成员,谁来采?当然是solo吉他手了,付出最多,然后教其它人弹奏,也因此养成看不起其它人的心态,因为我能力比你们强,因为花太多时间在乐器演奏技巧的钻研,而忽略了歌唱技巧的研究,以致歌唱很差,有的连开口唱都没有,只专心研究乐器,久而久之,在乐器演奏上,已成为大师了,却还是不会唱歌,相反的,乐器玩的不好的,却花大量时间在歌唱上,大量的copy模仿歌手唱歌技巧,唱歌功力当然比solo吉他手好,但很奇怪的是,solo吉他手在心态上,却瞧不起这主唱,一直认为他比自己低一等,这种偏差的错误心态造成了台湾音乐的无法进步,伤害实在有够大,却不知,术业有专攻,我们必须尊重各领域的专业,尊重专业,这是我们工作最起码的认知。

由这心态,引发了许多错误的做法,编曲者,没尊重歌者,常常只顾表现自己的演奏技巧,却不知,这造成了歌手在诠释上的干扰,没帮上忙,反而扣分,这是编曲者原意吗?我不认为,只是他没有更细心的去揣摩如果是你在唱时,唱得下去吗?多为对方想想,就可避免这些,毕竟歌手是整张唱片的主角。尊重专业,有许多场合大家并不尊重专业,就以歌词为例好了,写歌词就是一种专业,歌词要写的好,能跟曲子搭上,完整的传达感情,很难耶!可是我们常常有个错误的认知,写歌词不就是写些文字搭在曲子上而已,那能写文章诗词的,应该也能写啊,天啊!又犯了会玩乐器的也能写歌的毛病,真是半桶水一大堆,那来的讲就专业啊....

当我们在看文章时,对文字的段落长短,并不是很在意,而且也很少因此而产生误解,可是透过嘴巴讲出来,再经过耳朵接收,就会因节奏长短,以及大小声,意思会不同。举个例,甲问乙,拉不拉?乙回答,阿.....不拉,过一会,乙又回答,阿不.....拉,当您听到长音后,您会特别注意,下面的语气表达,所以在声音的传达上会因为节奏段落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思。歌词有节奏在里面,文章却没有,眼睛看的是整个面,所以为什么写歌词的人需要会唱歌,主要就是在节奏,这是非常专业的事,不输曲子的创作。曾经与几位自己写词又写曲的创作者聊过,当歌词写后,整首歌已完成了70%,剩下的,只是修修改改而已,就可以看出其重要性,那是不是所有的词都可以拿来当歌词?不是,许多文章根本没有节奏律动在里面,只能用眼睛欣赏,不适合用耳朵听,所以想往歌词创作的年轻人要多多注意歌词的节奏问题

最后再提一下,不尊重专业的事,这是大事,它改变了整个台湾唱片生态,而且是负面的,是什么事?唱片制作人的消失,如今的唱片制作人已经没在做唱片制作人的专业事情了,只是空有这个职称,却做不了什么决定,实在令人痛心,好像只是一个打杂的统称,一点专业权威都没有,只为了混口饭而已。我这样讲可能得罪很多人,但这是事情。做一张唱片收歌100多首,再来全公司投票决定,光是demo就能听出好坏,那也实在太厉害了,那音乐专业性在哪?一堆半桶水跟专业人员,平起平坐在讨论唱片音乐?这也太扯了吧?那是不是配唱、mix也都来全公司参与?那还分什么工,出钱的老板最大,自己全包了,还请什么员工,专业的分野在哪啊......





10
来这里分享,只是本着对台湾音乐的一份热忱与良知,虽然看的与共鸣的并不多,但不会影响我的本意,我还是会实话直说,但人不是完美的,有些专业领域,我也会有所不足,讲的不对时,还请指正。

继续来谈唱片制作人吧!唱片制作人的工作在做什么?别人怎么认定我是不知道啦,我只能从我自己的接触经过谈起,第一关,先从公开的征试开始,放一段歌曲,然后采谱,过了后,第二关,再面试唱歌,看谁唱的好,其它一律不考虑,所以当时的制作人,很多都是从民歌手转来的,只有少数是其它因素而成为制作人的,那是不是只要这两项就好了?不是,这只是最基本的入门条件,唱片制作人如果只是俱备这些条件,那歌手本身来做制作人就好了,还需要什么专业制作人干什么?来打杂侍奉歌手用吗?来讨好大牌歌手以便建立自己的人脉吗?唱片当然不卖,因为您没帮上歌手的忙,只是在捡便宜而已,这是在扣分,而不是加分。真正的专业制作人要能帮上歌手忙,不是讨好歌手,但要帮助歌手,这才会赢得人家的尊敬,而不是像现在被瞧不起,我想从事唱片制作工作的人自己要多检讨检讨。

专业制作人最重要的工作在『设计』唱片,我特别强调设计两个字,若没有设计能力,就算再会唱,也没什么用,就算再会弹奏采谱,也没什么用,因为这两项都是可取代的,歌手跟编曲家就可取代您,然而设计能力是无法取代的,那从哪里可以表现出有没有设计能力,有,处处都有,最容易展现这制作人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的地方就是做新人,从无到有,从零开始。我试着把我们当年如何做新人跟大家分享......

首先,要找人,过程很多也很复杂,但不是重点,重点在人找到了,约也签了,就是一定要做了,再谈其它的优缺点都是多余的,常常每次签了,才发觉缺点一推,什么太丑啦、太胖啦,讲话太土啦.....反正都不是正面,没人想理他,那为什么签他呢?另外一种刚好相反,人漂亮,得人缘,大家喜欢跟她在一起,彷佛跟她在一起,您也变漂亮,但这些真的不是重点。制作工作从这里才要开始,首先,制作人与歌手的摸索期,歌手唱些他拿手的招牌歌,制作人听听,有没有什么想法,如果没有,那制作人要找一些不一样的歌给歌手copy,所谓copy,是要模仿的一模一样,包括音色与动作,尤其是外国歌最好,为什么要这样?因为在外国都大卖的歌,代表歌跟人都被接受,只要您跟他一样,在台湾也一样能被接受。经由这摸索期的训练,我们渐渐的找到了制作方向,往那里去,找到了歌手要在这市场生存的定位,有别于其它歌手,要不然妳怎么跟其它大牌争啊!这是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,可是却没人告诉你,更不要提那些半桶水了。但他们却握有大权来影响唱片制作,以致于市场上充斥着一样的东西,你唱我唱都一样,缺乏变化,味道都相似,近年来唱片定位最成功的,我只看到一位,就是copy外国小红莓的王姓歌手,与市场上的唱片味道不一样,定位的专业工作不由制作人来做,那还称在制作唱片吗?

定位后,接着要找歌,也可以直接用外国歌,或找人写歌,创作者最怕的邀歌是,写一首好歌给我吧,废话,不是好歌你会要吗?问题是你要什么样的歌要让我知道,是要快的、慢的,歌手音域范围,内容要讲些什么,有很多细节要沟通,如果还是没搞清楚歌曲方向时,直接拿外国歌给创作者做参考,然后注明要歌曲中那部份,而不要那部份,这样出来的歌才会定位方向与我们当初唱片定位一致,连到歌收集完后与编曲者的沟通也是如此,都有demo与参考带给编曲者,这样编曲者才不会天马行空乱发挥,所以卡拉做不好,不能怪编曲者,制作人要负这责任,没做好沟通工作。现在到配唱这一关了,这也是为什么必须会唱歌的原因,一首歌的形成,制作人参与最多,也最了解这首歌在传达什么,那里会感动人,所以先由制作人唱一轨,做成demo给歌手听,歌手练完了,再到录音室唱,这里说明一下,这是新人制作,老歌手情况复杂不同,因为时间价值不同,配合意愿也有差别,同样的4小时,新人没什么其它赚钱之道,大牌歌手的时间,可以上电视、到餐厅作秀,时间价值高,这也是为什么配唱时状况百出的原因,产生不敬业的问题。配唱时,卡拉画面的调整很重要,各种乐器的主从关系与大小,在配唱时就已决定了,事后想要用mix来解决已不可能了。跟很多人的认知跟做法刚好颠倒,许多人配唱时,卡拉的乐器只听到几样,而且只专注于歌声,歌声大于卡拉的乐器,事后想把乐器跟歌声做更细的调整时,已不可能了,会发现当某样乐器推出来时,会干扰歌声,或两者律动不对,因为配唱时,这乐器没推出来,歌手没听到,所以没配合好,还有力度也不够,当初只听到自己歌声,以为表情够了,当乐器没推出来时,表情很清楚,乐器一推出来时,表情马上被吃掉,感觉唱的没以前好听,不得已把这乐器拉小一点,这些细节都是非常专业的东西,从来不会有人告诉您,因此这些问题也就继续存在着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0-24 20:54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11
世界上的事,都是从模仿开始的,没有人天生就会。copy是一种很正常的动作,差别在做这动作时用心与专业的程度而已。有的人很用心且有一双好耳朵能达到9成以上,有的人却做不到一半可能是用心与能力都有问题 吧。在我的经验中,有些编曲家会很诚实的告诉你,这种歌他不会采谱,因为听不出来,有的半桶水会接这case ,但出来的东西,却惨不忍睹,听不出来,自己随便乱编,整首歌味道都走样了。这也是理论编曲与实务编曲不同的地方,把书本或学校教的那一套直接就用在编曲工作上,没经过实务的检验,只因为别人给你编曲的机会,让你来编这首歌,并不代表你能胜任,采谱就是最好的检验工作。copy是进步的唯一方法,没有copy就无法传承下去,今天我在此分享经验,懂得copy的人,他会把我的心得拿去实验看看,是不是有效,如果有效,他就把它copy下来,记在心里,没有人知道,但你却增加了你对音乐的功力,你就比别人强,成功的机会也比别人多些,台湾这几十年来的音乐没进步,就在少了传承,没重视copy,一昧的闭起门来,以自己的那套一直做下去,了无新意,没办法让消费者感到新奇,多听听外国的东西,然后认真的copy,这样才能学到新的创意,路才会广,所以在我眼中,copy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。

那是不是只要会copy就好了?并不是如此,copy只是应有的准备工作,真正决定输赢的重点在后头。就是『转化』问题,什么叫转化,很简单的说,就是把别人的东西copy过来后,用心地改良成自己的方式来表达,让听的人无法一下子辨识出是来自那里,就算给听出来也没关系,重点在改良后好不好听,有没有感动到人,如果有,这就是成功的作品,不必计较来自哪里。不是吗?我先前讲的copy成功案例,没人在意他copy谁,在意的是,转化后好不好听,事实证明是好听。这里面牵扯到非常专业的核心问题,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简单,以下就来说说我的看法。

首先,这位王姓歌手,并非新人,已有知名度,也出过几张专辑,代表他有他固有的唱歌习惯,谁有能力说服他放弃以往的唱歌习惯,去用心copy小红莓的唱腔,这个人才是这成功案例的灵魂人物,也就是具有我常说的唱片设计能力。当这事定案后,面临实质的转化工作执行,如何把英语唱腔转化为国语唱腔,而又不失原曲的味道,又合本地消费者口味,这是转化工作最困难的地方,关键在歌词的拿捏,既要传神,又要言之有物去感动人,写词的功力要相当的深厚,不过一般人能做到的,突然想到一句经典歌词
dacing all the night,转化成 『 但是又何奈』,真是神....
由此我们知道词的重要,但与一般的文章词句是不同的,不可混为一谈,免得被误导。
从上面王姓歌手案例,我又看到di da di 的李姓歌手案例,我终于知道谁是这幕后的灵魂人物了,应该是姚姓的这位文字工作者,[作者注:這段話有誤,王姓歌手案例,幕後靈魂人物應是當時的楊姓製作人,非姚姓文字工作者,在此跟各位說聲抱歉。]他对歌曲的研究很有心得,所以词的转化很成功,他能把他对歌曲的感受直接透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,不必靠别人,他是我知道的非音乐工作者,却做实质制作工作的第一人,他做的工作原本是由制作人来做的,这让我想到为什么后来台湾的制作人被贬掉的原因,因为已经有人可以取代您的位置了。但若是因为姚先生这个特例,而以为都可以这样的话,可能会大错特错,因为其它人没有机会像姚先生那样接触音乐执行工作,在录音室我时常看到姚先生待在那里,歌手录唱,他必到,不是制作人是什么?除了制作人,那一个人愿意呆在无聊的录音室啊!因此他比一般的文字工作者更用心于音乐,也成就了他比一般人更专业的音乐知识,而这不是书本教的,是透过参与工作累积的。

在这里顺便教一下,对歌词创作有兴趣的年轻人,可以考虑一下。
在以往的工作中,常常需要征稿词曲,寄来的东西有词曲的、有的只有词,只有词占80%,这些几乎都丢垃圾桶,为什么?就算再好的词,也要找人再谱曲,工程更浩大,何必自找麻烦,但我现在教你一个密方来让你的写词天份被发觉,首先学姚先生那样,去找一首好听的外国歌,然后练习填词,等到您认为满意了,在把它跟原曲录在一起,当然你的歌声要大于原曲,7比3,这样你的词就有机会被工作人员听到,成功的基会就比别人多,同样的,若有机会参加公开场合比赛,千万别唱外国歌,因为大家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,怎么唱都不会比原唱好听,再来以后出唱片也不唱英语或日语,还是唱国语跟台语。把外国歌填词来唱,这样也有搭上创作的的形象,会让人产生好感,只要用心,处处都可以发挥您的创意。





12
个人很少看电视,但在教唱中,学生会提出想学哪首歌,有段时间,发觉他们是受电视歌唱比赛影响而推荐的,所以我们也必须去看并且注意它的动向。在这比赛中,有位杨姓参赛者唱的真好,在我从事这么多年的唱片工作中,只有几位超级大牌才有这种唱功,什么歌给他唱都能一口气唱完,细腻的收放与节拍恰到好处,也难怪当时造成媒体的观注与大力炒作,这也说明了,他的歌唱条件没问题,如果唱片的成功与否是决定在这点上面的话,那无疑的,谁来制作都一样,注定他一定成功,因为该有的都已具备了,唱歌的唱功没问题,知名度也炒作成功了,媒体也百分之百配合,做唱片最需要的媒体宣传都不花一毛钱达到了,那还要怎样做呢?这些条件只有超级大牌才能受到媒体这般的配合吹捧,一位新人就享受到,不知羡煞多少人,所以只要一出片,抢都抢不到,钱就滚滚而来,挖到金矿啦....,为了签他,历经重重困难,现在呢?还有人在怀念他吗?还是都已经忘了他是谁,我倒是很怀念他,因为这种人才真的是很少碰到,在制作上,简直就是躺着做就可以了,如今却是这局面,出一张就停住了,同时期比他差很多的人,都已经发片到烂了。从这里,我们不得不问,电视歌唱比赛不就是在选会唱歌的吗?那不然评审是在评什么?他们不是也讲的很多有关唱歌应该注意的事吗?有些事,我还听不懂在讲什么,只因为他有机会讲,但并不表示他就对,更可笑的是,许多自己出片都不卖的人,还在那里教人家怎么唱,是不是很奇怪?那么行,那把自己唱好,不就会卖了,难不成,你是随便乱唱来骗消费者,还是您知道唱片卖不卖跟唱得好不好无关?那电视歌唱比赛并不是在选会唱歌的人,只是一出歌唱连续剧罢了,制造观众喜欢的暴点,刺激观众,然后就这么一套内容连续演下去,如今也演不下去了,要收掉,面子挂不住,说转换型态吧,但再怎么变,还是没用的,因为观众已经不要这东西了,这才是重点。

讲这么多,对事件无补,是不是应该更积极主动来面对这问题,来解决问题,每个人都会不满讲些话,这是正常的,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出解决方法,虽然不见得对,但至少您尽力了。

由杨姓参赛者的案例中,让我们明白两件事,1.会唱歌,不一定能成功,2.媒体的大量炒作与曝光,也不一定能成功,那还要那些东西才有机会成功?我们再回头看看前面提过的两个案例,王姓歌手与李姓歌手,他们两个也跟杨姓参赛者一样的遭遇,都会唱歌,也因为身份出生背景,媒体喜欢炒作,拥有大量曝光机会,然而他们刚开始也是『叫好不叫座』,请注意我的用字,制作的不错,就是没人掏钱去买,为什么呢?答案出来了,李姓歌手因 di-da-di 大卖,听起来像儿歌,当初让你来选歌,你会要吗?这就是制作,看法永远跟一般人不一样,也因此处处有创意,创意才能带动市场的多样化,消费者才肯花钱,他们在买创意,不是单调的商品,如今的电视歌唱比赛已不再具有创意了,只是老套的作法,感觉就像在放过时的录音带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,杀杀时间,可也,但已激不起当年的盛况了,想当年,应该有许多人坐在电视前等拨出吧。

跟这些案例一样的case,非常的多,不管在在线或已下线的,在我们的工作中都在接受这种挑战,老板时常不预警的签了人,再告诉你,只好硬着头皮接着,不然怎么办?经过多次的经验,就学会如何发挥创意,如今能拥有这能耐,真要感谢老板当时的栽培,给与挑战。如今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,应该如何解决,虽不敢说一定能成功,但机会蛮大的。如今在线有好几位歌手有这种问题,卡在那里,上不上,下不下的。有机会我会帮帮他们,走出困境。






13
现在继续谈歌词创作

许多对歌曲创作有兴趣的人,刚入门,不有下列几种情形,有学过乐器的,会先从曲子开始创作,然后找人填词,如果填词的人是专家的话,出来的歌曲,就比较顺畅,要修改的地方不多。如果是新手填的词,很可以要大翻修,因为音韵与段落节奏会跟曲子有出入,这就要靠作曲者或制作人来修了。另一种是对乐器不通,常唱歌,久了,也产生想试看看的创作念头,于是就从歌词开始,然后投稿,反正跟作文一样,应该很容易,但却到处碰壁,没人要,也没有人愿意谱曲,看来好像不是那么简单.....

再来说说我的工作经验,记忆中,很少有词,再找人谱曲的,几乎没有,只有像超级大牌的作家,或广告文字,电影、电视的编剧写的文字,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势,才会找人帮忙谱曲。新人的东西很难有这个机会,社会就是这么现实,没办法。因为其中又牵扯到歌词的成熟度问题,工作人员当然不想花时间去教你了,是什么呢?

其实说破不值钱,歌词的创作是相当专业的工作,但很多人却误认它很简单,以为只要动动笔就能胜任,那我再做个比喻来说好了。大家都知道哈里波特小说好看,但如果要拍成电影,要怎么做?能直接就拿来用吗?不行,必须把文字化成具有画面的剧本,可是剧本也是一些文字啊!没错,但它却加入了分镜的因子在里面,原小说作者却没有,有了分镜,导演就可以指挥摄影师拍摄画面,然后剪接成影片。如果缺了中间的编剧,就无法从小说变化电影。同样的,在歌词的创作中,也面临同样的问题,一般用看的很不错的文字,必须经过像编剧那样分镜,把段落清楚交代出来,让文字更简洁有力,段落更清晰,把一些用眼睛看很美的字词,转换成容易用嘴巴唱出来的字词,而又没有损伤到原意。经过这样的调整后,别人要谱曲时,就更容易入手了,歌是用嘴巴唱的,不是用眼睛看的。所以当您创作一首歌词后,自己念一遍,然后录起来,一个礼拜后,再听看看,不看歌词,你听的懂自己在说什么吗?您有被感动到吗?如果没有,那凭什么人家要用你的?不要怪别人,多自我反省吧!

现今许多歌,不看歌词,还真不知道在唱什么呢?很奇怪吧!我们聊天时需要有字幕吗?那为什么还能聊的那么高兴,因为都听的懂嘛....
那唱歌时就听不懂,这样歌如何大卖啊.......







14
陈达儒是台语乡土歌谣的创作者,汉文造诣深厚。
一生的歌词创作,超过三百首,大部分将成为台湾重要的珍贵文化资产。
他曾说过一段有关歌词创作的话

陈达儒说:「要创作一首歌词,往往要经过很多的考虑,有如要写小说一样的心情;
简单的一首不满百字的歌词,要有如你写一篇中篇小说的想法。
我做的歌词,提笔前都需先有一番构思,当然,即兴、一时感受的创作也有,
但多半都是要想了再想


仅以他的这段话,来证明创作歌词的专业性,希望大家能多多努力。





15
继续谈歌词创作实务

当您把一个故事化为文章后,透过我们刚讲过的像编剧般,把文字再编辑一遍,得到的精华文字,还需要把文字的段落律动具体的表达出来,以便利于后续的谱曲者,知道该哪里停,拉长音,哪里不能停,要一气呵成,这样谱曲者的旋律节奏,才能跟歌词创作者的律动一致。那要怎么做?很简单,我问你,你在作文时,只是一堆文字吗?不是吧!还有标点符号,做什么用?希望看的人,能知道文章的段落,和希望营造的情绪气氛,所以有问号、惊叹号等来表达感情。同样的,歌词也需要这些来增加感情的传达,只不过是用划线来传达,方式跟写简谱一样,只不过把代表音符的阿拉伯数字,换成文字,在歌词下面划线,代表这几个字市连在一起不可切开,不然词意会误解,其它没划线的可Zi由发挥,这样一来词的节奏就非常明显了,这是我们当年在谱曲时,一拿到歌词,第一步要做的工作,因为一般写文字的人,没有这功力,只好由我们谱曲者代劳,如今说出来,只是要歌词创作者要多花点心思在上面。因为我说过,歌曲的灵魂在律动与节奏,所以构成歌曲的一份子--歌词,也必须具备这律动与节奏,这也是为什么常常看到歌词的某些字词一再的重复出现,不是他们不会写,是为了歌曲的律动与节奏的考虑,因为重复的东西能让律动更顺利推动,外行的,才会写一大堆不相关的东西,以为这才丰富,错了,好的歌词必须简洁有力。

歌词创作,谈到现在,基本该具备的观念跟做法,都已经讲了,再要讲的就不是文字方面了,而是曲子方面跟发音的问题了。各位知道绕口令吧!它在传达什么?发音的问题,有的人天生口齿伶俐,速度又快,有的人刚好相反,但人体器官总有个极限。要像电视上那位李姓演员, konica 照相胶卷,『它抓得住我』的广告,那般口白,实在太少了,在极短的时间内,讲那么多字,又让人听得清楚,不简单啊!可是现今许多歌,不也都是如此吗?差别在听不清楚而已,没人能像李姓演员那样交待的清楚,所以是不是应该减少每一乐句的字数,好好唱清楚,这样才能完美传达整首歌的感情,有必要一句要挤那么多字吗,如果是,代表您的文字功力不够,无法精简有力,或许有人会说是为了曲子节拍,但有些节拍,对我们的发音习惯也有一定的困难度,您不信?好,我举个例,一般 3连音的节拍,原本就不好唱,但一个还好,若连着两个3连音的节拍,歌曲的律动就卡住了,卡在哪?卡在第5个字,不是唱不准,就是含糊带过,可是如果是相同的3字,第二个3连音,重复一次却不会卡住,很奇怪喔,这都是教唱得来的心得,证明人体器官还是有个极限的,我们在创作时,随时要注意这问题,因为我们创作出来是要给人来唱的,不是用眼睛看的,如果连您自己都唱不好的创作,如何叫别人唱好?创作很不容易吧!所以我都非常尊重这群人,这也是我极力尊重专业人士,而讨厌半桶水的原因。





16
台湾的未来在年轻人,而不是在老人,世界的潮流也是如此。但很奇怪的是,老年人时常恐吓与瞧不起年轻人,用轻蔑的口吻来说年轻人,什么草莓族啦,贪图享受啦,怕吃苦啦....,几乎是负面的居多,但,是否因此就能彰显这些老年人的伟大?刚好相反,只是更让年轻人看不起这群老年人,因为除了数落,您有帮助这年轻的一代吗?显然是没有,只是倚老卖老,满足自己的虚荣心。最该做的『传承』工作,却因为私心,而不愿分享,你说,如何赢得年轻人的尊重?

反观国外,处处都在分享研究心得,别人花了10几年的宝贵经验,在短短的几小时,透过影片,就可以『传承』给你,怎么会不进步呢?反而台湾,这方面比较少,就算出来分享,专业程度也不够,真正的重点不讲,讲一些可有可无的,我就很不明白,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我观察过,有些人是有此能力的,他绝对可以做到的,那为什么不做?可能不知道如何教,因为教学是另外一门学问,要不,就是私心。不管怎样,这些都是阻碍进步的因子,我们要大力突破。

从发文以来,我一直强调copy的重要性,也举许多例子来说明,主要就是要扭转国人对copy的不正确观念,如果不改掉这观念,要进步很难。各位听过这句电视广告词吧!『科技始终来自人性』,同样的,我也copy这句话,『创意始终来自copy』,那是不是抄袭?请不要那么快下定论。世界有名的微软window窗口软件,就是copy mac窗口软件的,美国法院说不是,因为构成内容不一样,看吧!我的文字跟LG的文字内容不同,它讲的是科技方面的内容,我讲的是创作方面的内容。不管构不构成抄袭,但我心里明白,我的发想启动,就是从LG来的,这是不争的事实,我没有能力创造这句型,但我却可以copy这句型,讲一些我想传达的内容。也就是说,别人想了好久,也花了许多钱,才创造出来的句型,你只要copy这部份,你就可以达到跟它差不多的效果,您不觉得,『创意始终来自copy』这句话,听起来蛮顺的?为什么?因为您的听觉,已经被『科技始终来自人性』的这句话洗脑了,你已经习惯了,当跟这句话类似的东西一出来,你不会排斥,会习惯性的接受它,这也是window窗口软件被接受的原因,因为它类似mac窗口软件。

为什么我要讲上面这段话?其实我已经传达了如何创作的精髓在里面了,聪明的人,已经知道如何写歌了。时常在媒体上看到报导,某歌星团体为了出下张专辑,闭关半年写歌,呆在家里听cd,很奇怪喔?创作不是应该出去外面找灵感,怎么呆在家里听cd呢,跟我们平常听到创作方式有出入。不是有许多人,一但歌红了,就开始讲,当年他如何如何创作这首歌,让我们听起来好感动喔,喔!想不到这首歌还藏有这么感人的故事,也只有像他这样的天才,才能做出这种作品。真的如此?那闭关半年写歌,呆在家里听cd的人都是笨蛋啰?台湾充斥着虚假文化,明明是copy别人的东西,却编一个创作故事来骗人。全世界有许多创作,我们穷其一生,可能都无法看到或读到与听到,但并不表示不存在。在我们创作歌曲时,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这可用的素材,这也是为什么呆在家里听cd的原因,倘若这素材是别的语文,像捷克语,您copy其中的片段,住在台湾的人,永远也不会知道这copy来自何方。如果我不copy『科技始终来自人性』的句型,而花时间去找世界其它不出名的语文,然后寻找可用的句型素材,当我写出像『创意始终来自copy』的文句时,您会有何感想?

拜托!拜托!多去寻找可copy的音乐素材,不要一眛的copy自己,以为是在创作,您不觉得,您的第二首歌只是跟第一首歌相同的素材,而歌词与音符不同而已,那跟我copy LG 有何两样?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0-24 20:59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17
我虽对台湾流行音乐的现象有所不满,但好的地方,我也不吝啬提出来与大家分享,是什么事?请听我慢慢道来。录音对唱片业来讲,是一件大事,台湾当时的录音室,都够水平,差别在您想录什么样的唱片,就选择适合的去录,没什么差别,所以不特别提出来讨论。今天要谈的是,其中有一家位于植物园附近的录音室,老板娘的一些作为,大大的影响了台湾的流行音乐,几乎台面上的风云人物,有近8成的人,直接或间接受到她的帮忙。但这些人成功后,却很少提到她,都认为他自己能力强,成功是必然的,也是应该的。我就着还原当时遇到的状况。

每次到她那里录音时,我心里最怕的,就是休闲时间,老板娘会有意无意的推荐新人好手给我,希望我能多用用他们,包括歌曲创作者、编曲家、制作人等等,但我只是一位执行者,有些工作并无实权决定,感到很无奈。她是一位很热心的人,来往录音室的人很广,唱片公司老板啦!电影公司老板啦!大牌歌星啦!导演啦!这些都是握有实权的人,有时候也需要一些人才,既然她都会向我推荐新人好手,同样也会向这些人推荐,事实证明,后来许多当年推荐的新人,都进入各唱片公司去工作。这让我想起104人力银行,其实这位老板娘就在做唱片业的人力银行工作,只是是免费义务的服务。当年唱片业会那么兴盛,主要是人才适任其所,充分发挥这份能量,把累积多年的音乐能量暴发出来,这要归功于这位老板娘的无私奉献。我时常听她在讲一些未成名前歌手的心酸无奈,常常录音时,制作人都不在,好像要录不录似的,反正录完了也不一定会卖,就拖在那里,制作人没其它事了,才来应付一下,匆匆又早走了,看在热心的老板娘眼里,只好过来陪歌手解解闷。好死不死,这样的歌手,录完后,却一炮而红,老天也未免太会开玩笑了。这种故事一再的发生,艺术就是这样,谁也看不准。

已经许久没跟这位老板娘联络了,当年她也帮我解决许多难题,只能默默的说声,谢谢当年的热心帮忙。
我不知还有多少受到她当年照顾的人,还能记得她,在我心目中,她是真正台湾流行音乐的推手,虽不是唯一,但肯定是之一。







18
继续来谈些对台湾流行音乐有重大影响的人事物,而且是好的一面。先前我有表达对两个歌唱比赛的电视节目的负面看法,然而事情往往有好的一面,也会有坏的一面。同理,反之亦然,这两个电视节目也有它正面的贡献,是什么呢?且听我道来....

经由这两个电视节目的强力播送,历经4、5年的时间,除了在台湾造成风潮外,也影响到东南亚与中国沿海地区,人们对歌唱越来越有兴趣参与,以往不敢开口唱的人,现在越来越敢唱了,歌唱相关事业生机无限,唱片的市场也随之扩大。只是让人跌破眼镜的是,这市场的扩大,并不是所有的唱片市场,而是只有台语唱片的市场扩大,国语唱片的市场并没随之扩大,甚至有点萎缩,怎么会这样?是不是这样,各大唱片公司的老板最清楚,业绩数字会说话。不是外界的宣传花招能掩盖的,也不是网络盗版能推责的,这两项因素,3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。如今就是有唱片公司在大赚,也有公司在赔钱,而不敢说,反正就这样,谁赚谁赔跟我们无关,我想探讨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。

在说明前,有些事要先了解,才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结果。主角既然是电视节目,那我们要深入探讨节目的性质与风格重点,星光的节目是由王先生主导,我们从王先生过去的电视表现,可称之天王,作品都非常成功,高收视率,只要谈到电视,他就是成功的代名词,这是在电视节目这一块,但在唱片这一块,他并不是很如意。再看看对手超偶,由张先生主导,,摆明的,copy星光的节目,所以在节目上是输星光的,但为什么收视率也不错呢?不要忘记张先生是餐厅秀起家的,歌唱比赛做很久,再开唱片公司,接着才做电视节目,所以他对歌唱在做什么很清楚,这是他的强项。内行的人,都可从节目的灵魂人物看到这关键点,这两个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在评审,不能其它的,很明显的,超偶找到了黄先生,黄先生是难得的唱片人才,处处充满创意,我们很轻易的可以看到他以往的唱片的表现。相对的,在星光这边,唱片人才是弱了点,往往听不到什么创意,但节目的经营点子却可强,这些观察并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。

那为什么国语唱片没随这两个电视节目而增加市场,反而是台语呢?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专业与半桶水的区隔问题。做电视节目是专业人员,不代表唱片你也是专业人员,同理,在国语唱片方面,或许您是专业人员,表现优异,但不代表您到台语唱片来,还是专业人员,可能只是个半桶水而已,同样的,您在台语唱片,唱歌是天王天后,唱国语歌却可能是半桶水而已,这种专业与半桶水的问题,一直在发生,可是做唱片的老板却没看到。而台语唱片的老板却看到了,所以他做的唱片都是非常的专业,真正的台语唱片,所谓真正的台语唱片,是指曲调必须合乎台语歌的习惯歌唱技巧,包括发音与感情的收放掌控,这是非常专业的问题,以后会找时间来补充。总之,老板本身是专业人士,他知道要什么才是市场需要的东西。以往的感觉是,台语歌只能在台湾发展,尤其是南部,最多也只到新加坡而已,但现在却已经扩展到中国了,为了市场需要,发展出国台语双声带的台语歌,来满足中国市场,可看出老板的用心经营。

这一切一切的转变与发展,都是根基于专业与半桶水的问题,台语歌能有今天的市场,主要是投入的人都是专业人员,主其事的老板更是专业,所以半桶水的人,很难进入台语唱片市场生存,偶尔有些半桶水混进去,也都是没什么表现,宣传是很大啦,但销售如何,他们心理知道,我们就不提了。从学生想学的歌里,就可明白那个受欢迎了。






19
接着再谈影响台湾流行音乐的重大因素之主因,让台湾流行音乐脱胎换骨的重要事件,这件事知道的人并不多,也从没人提起过,再次套用地LG的名言,『突变始终来自利益』。民国60几年时,台湾经济起飞,人们追求物质的享受,但都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,当时的家电音响几乎是日本的天下,大部份都用日本品牌在销售,就算在台湾生产也挂日本品牌,但要付3%的权利金。其中有一家公司想要解决这权利金的问题,用自己的
品牌来销售,但又怕卖不出去。于是找人来研究,这人告诉公司,用唱片来带动品牌商标,以往的黑胶唱片中间有个圆标,印有公司的名称,只要唱片大卖,每个家庭里的唱盘上都在转这家公司的名称,无形中就达到宣传品牌的作用。问题是怎么做唱片,唱片要卖有那么容易吗?况且市面上早已有几家历史很久的唱片公司了,凭什么能杀出一条生路?必须用不同的方式才有机会。研究结果用3%的权利金来做推广的预算,一年下来有好几千万,资金没问题,透过买电视时段,自己做节目,征选歌曲,同时挖角大牌歌星,双管齐下,过没多久,成果看到了,唱片也占有一席之地,同时自我品牌也建立了,家电卖的出奇的好,看在其它几家同样卖日本品牌的家电公司,很不是滋味,论资金,不会输啊!其中有一家也开始动脑筋要copy这模式了,也动用关系要挖角这公司的人,结果没成功,但却找了另一批人,他们把目标定在校园,同样的花大钱造势宣传,结果培育了台湾流行音乐许多优秀人才,但很可惜的是,这些优秀人才并不会经营唱片,只有满腔的音乐热忱,叫好不叫座,又加上家电品牌转型不是很成功,终于不堪亏损,而结束了这唱片部门,把版权卖给一家比较懂得经营唱片的公司。现在先前成功的家电唱片公司更惨,已经下市了,我们觉得很可惜,他们都对湾流行音乐贡献很多,许多革命性的创举都在他们那时候建立,反观现在,这种突破性的创举却越来越少。

为什么这么有资金与人才的公司,最后选择关闭不做,是台湾不适合开唱片公司吗?为什么现在几乎没有本土唱片公司,全是外来公司,这些外来公司,他们真的知道台湾人需要什么唱片与歌曲吗?或是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的感受?我会这么说,是音乐歌唱与文化传承有关,再这样下去,台湾的文化会在世界消失,所以培养音乐人才很容易,但要培养唱片经营的人才,比登天更难。因为唱片公司经营的不好,就会倒闭,无法永续经营,也就无法继续培养音乐人才,只剩下一堆半桶水而已,台湾流行音乐就不再有辉煌的记录了。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,才能永续经营,没经过市场的考验,会慢慢的消退掉,这让我感受良深。就以平剧跟歌仔戏来说,平剧有戏剧学校在培养人才,人才多多,演出水平应该不是问题,但是没市场,没有人愿意花钱看平剧。相反的,歌仔戏靠自己培养人才,生存不易,却还活着好好的,为什么?因为经得起市场的考验,在台湾,每每有拜拜谢神,不是请布袋戏就是歌仔戏,但为什么没人请平剧呢?因为竞争,所以会去适应市场,改良自己,以求生存。平剧没有竞争,太安逸了,注定走入衰败。流行音乐也是如此,没竞争,就会走入衰败。说来说去,还是那句老话
专业带来竞争,带来市场,有市场,唱片公司才能活,从业人员才有饭吃。
不专业带来打混,没竞争,没市场,唱片公司倒闭,从业人员没有饭吃。




20
有些事,理论上可行,实务上却行不通。但我在这里讲的,都是实务上执行后的经验,有时反而跟我们熟知的
理论相违背,世事还真奇怪,想的跟做完全两回事。

最近金曲奖的新闻,因评审风波,而引起大家注意,其中有谈到『原创性』问题,我不知有多少人懂什么叫
原创,记得爱因斯坦有提物质不灭定律。人类只是把现有的东西重新组合再利用而已,如动物死后埋地下,多
年后,转化成石油,人类抽出石油,再转化成我们一般日常用品,来造福人类。这些都没脱离原来的东西,
只是转化成另外一种外貌而已。所以严格来说,并不符原创这东西的精神,但是不是就否认了这中间所做的
转化工作的价值?应该不是吧!因它确实让人类生活提升很多,大家享受到好处。

同样,在音乐歌唱上,也跟上面提到的例子一样,除了copy,就是转化的问题,没有什么原创性的问题,或
许各位不服气,那我举一例来说明。

民国70几年,国外有个团体叫 daryl hall & jone oates,有一首歌叫 Maneater
过没多久,国内也有一首歌叫 热线你和我,红遍大街小巷,很明显是copy自Maneater,编曲也是,但它
不是抄袭,因为内容不一样,除了bass与节奏类同外,其它部份都已经转化过了,而且转化的相当成功,
编曲陈先生也加入许多新的东西,词曲也搭配的很合国语发音习惯,也就是它已完全转化成国语歌,让
演唱者,能轻易的清楚表达歌词的意境与画面,而听歌的人,能在开车时,用耳朵享受那歌的情感,在
工作的作业员也能用耳朵听,上下班的职员也可用随声听打发时间,您知道这市场有多大吗?这就是
一首歌要大卖最基本的条件,要能转化成国语歌,而不是胡乱填词,乱抄旋律,只是味道跟外国歌一样,
那干嘛听你的东西,直接听外国歌就好了,反正两个都听不懂,这就是在转化过程出了问题。

所以不要用什么『原创性』来唬人了,连最基本的转化问题都做不好,还谈什么?
最后希望大家能做什么像什么,国语歌就像国语歌,台语歌就像台语歌,不管你copy来自rock型态或
R&B型态,或fusion型态,那只是音乐表达的一种型态而已,但都要转化成国语歌或台语歌,这样
市场才会大,也才能称为专业人士,否则就是半桶水,你会把唱片市场做死。





21
最近有位年长的女艺人发片,声势暴红,连国外都有人报导,气势如虹,真是百年难得一见。有人问我,对这事的看法如何?我不知如何回答,因为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,感受是天地之别。若以宣传造势来说,很成功,但仅此一次,不会再有第二次了,因为幕后人物的能量已经用完了,媒体不会再捧第二次了,这代价相当高,要到这种程度,少说千万元起跳。那谁得利?歌星?唱片公司?当事者心理明白。若以唱片经营来看,您会去买吗?这首歌值得收藏吗?还是di-da-di 值得收藏,答案唱片公司最清楚,看唱片公司下一张隔多久发片就知道了,前一阵子也有一位男孩红到国外去,那又如何?这只是外国唱片公司的宣传花招而已,真正需要的是唱片大卖,那才是好事,对台湾音乐才有贡献,其它的都是假的。

宣传造势只要有人脉关系,或敢花钱,就可以做到,唱片要大卖,可要靠真本事了。







22
我说过,对台湾流行音乐的传承,坏的方面,我会批评,但好的地方我也会大力推举,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则词曲创作教学的广告,深入去查访,是一家音乐教学公司的广告,原以为只是一般的教学而已,并没太注意,因为网络教学实在是太多了,每个人都可以做,只要不违法就可以了,没什么了不起。

而会吸引我的是,它的课程简介打动了我的心,我心里想说的话,它都已经点到了,若不是真正的对创作有很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,不大可能提出如此细微的重点,它的课程简介很多,我只摘录一些重点,如下

1.来!分辨编曲.作曲的不同---找来一首歌.关掉歌者的声音.其余的就叫做编曲.歌者唱的部分. 就叫做词曲.
2.诗和歌词的不同---
3.会唱歌对作曲人的优势---写歌.正是写给人唱的.所以一个作者…
4.模仿和抄袭可耻吗?
5.别让曲子音域太宽---
6.太饶舌.语音不清的句子要避免!—除非你确定那是1种诉求或特色.否则.在旁人听来.可能是败笔!
7.你有市场观?!---
8.量身订做---市场在哪里?!歌就写到哪里!
9.熟练多元曲风的优势---你是专职.并非全能…
10.专业灵感".---无须灵感.也可以做出不错的歌
11.为什么流行歌曲千篇一律---
12.别看不起你的靡靡之音…---知道吗?

这些观念,我都在这栏里一直强调,用乐器来创作的曲子是供乐器演奏用的,歌曲创作的曲子是给人唱的,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,但我们很多人硬是要把它混在一起,这两种东西,最大的不同点在人的喉咙对音域与节奏有一定的极限,无法像乐器般,爱弹什么就爱弹什么,喉咙无法急速的做这些反应。同样的,诗和歌词也是两种不同的东西,诗是用眼睛看的,是一种视觉的美感,而歌词是用唱的,是听觉的感受,就好像瞎子与聋子的差别,感受是完全不同的。模仿和抄袭的问题我讲的太多了,看看前面的文章就知道,再来说灵感这东西,根本就是谎言,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这东西,如果创作要靠灵感,那职业作家全部都要饿死了,那来那么多灵感啊!上帝只照顾您一人啊.....真是天大的笑话。

看到现在信息这么方便,花少许的钱,就可学创作,不禁眼眶泛红,想当年为了学创作,投入无门,花了多少金钱与心力,最后还是靠自己苦学,但时间却是那么漫长,年轻人啊!你们可真幸福啊!有人在传承这些东西给您,虽然有些是要付费的,但与花的时间来讲,是非常值得的,只要您能找到真正的专业人才,而不是有名气的半桶水。

这也是我为什么会特别提到这教学课程的原因,虽然要付费,但他却在做对台湾流行音乐有贡献的传承工作,虽然我不知他是不是能教的好,因为知道,并不等于会教,教学又是另一门功课,把您懂的东西,如何让学生轻易的学习到,没想象中那么容易,这是我们教唱10多年来的经验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0-24 21:18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23
台湾的流行音乐,从民国70年到现在100年,还能存活而且持续发片的没几人,为什么?这跟本身的实力有关,其中一位张姓女艺人,到现在还是称霸歌坛,而当年与她一起成名的大牌歌手,还有几个?如果我们来检验她的歌唱实力,会发现,她的节拍非常精准,口气不拖泥带水,这很重要吗?是的,非常重要,在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上,早期的节拍大都很简单,因为没有节奏的观念,只要能唱就好,要唱多长多短无所谓,只要听起来有感动就可以了,现在许多歌星还是一样没改变,乐队的节拍跟歌者唱的还是各走各的,无法紧密结合。随着西洋音乐的引进,渐渐的注重节拍的问题,尤其以吉他伴唱时,更是讲究节拍,因为吉他无法同时一起弹奏主旋律跟伴奏,所以当我们在唱主旋律时,吉他只能打节拍,提供歌者基本的律动,没有基本的律动,就无法唱下去,基本的律动原先只有8音符就够了,后来许多慢歌用到16音符,在加上切分音及延长音,整个歌曲的节拍已经很复杂了,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,是不可能唱的准的,相对于旋律方面,就简单多了,高高低低就只有那几个音,所以现在流行音乐就是在玩节拍,这也是为什么R&B会流行这么久的原因,说到R&B,让我想到另一周姓艺人,如今也
称霸歌坛10年了,但当初我想他有听美国的R&B天王USHER的专辑,不管曲风或唱腔运用,几乎是USHER的翻版,差别在一个唱英语,一个唱国语,可是这可耻吗?不,一点都不可耻,我一直在讲,创作始终来自copy,况且他copy的真好,尤其是在节拍方面,到位又精准,台湾没几个人能像他一样唱准节拍的,用手弹乐器要准很容易,用嘴巴要唱准可没那么简单,因为要顾到音高位置与发音的嘴型,所以他的咬字发音是稍微有点不好,但整体是不错的。

要唱准节拍,必须有基本的律动的支撑,这部份必须要靠编曲者的帮忙,如果不知道我在说什么,可以去听听USHER的my way 专辑,那些riff,就是提供歌者基本的律动的支撑,如果少了这些支撑,USHER也不见得可以完全唱准,并不是他们不会编曲,是他们知道这些riff就是R&B的精神所在,所以他们每首歌都有不同的riff型态,来代表不同的歌,不是用鼓来区分的,讲这么多,懂的就懂,不懂的还是一样不懂,音乐的传承好难喔.......





24
或许各位看本栏的大大们,觉得很纳闷,为什么这么久了,amigo没有再发文呢,是不是江郎才尽,没什么东西可传承了,事实并非如此,而是因为要讲的实在是太多了,如果以目前这种随意式的发表,想到什么,就说什么,完全没有一套系统,对某些人,可能就够了,因为他只是有些地方不懂或没注意到,只要有人提醒一下,马上可以解决多年来所犯的错误。反过来,对另一些人来说,并没帮上什么忙,因为太乱了,这里讲讲,还没交待清楚,又跳到别的地方讲,让人感到似懂,但又不是真懂。所以这两个礼拜都在想这问题,有人提议出书,但我知道,出书准是赔钱的,我为什么要做这傻事?钱太多吗?就算别人帮你出,你让人赔钱,良心安吗?况且我自认文笔很差,表达不完全,几乎都是讲真实的东西,不会讲一些讨人喜欢的文字来
增加人气,基本上不适合走写作这条路,只是为了传承音乐,不得不硬着头皮,提笔写些东西,现在,好了,遇到瓶颈了,进退两难,写也不是,不写,心又不甘,因为口口声声都在提传承这件事,好像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,事实上如何,大家心理明白,到最后,好像变成一个以音乐传承为名,行欺骗之实的骗子了,还好没有让人破财。如果出书了,就有骗钱的可能性存在,尤其是,内容讲的不够好时........

总之,这是我目前遇到的问题,希望大大们能踊跃提供一些看法,给我参考,在此先行谢谢你们了。

===============

我处理事情是最理智的,讲白一点是现实,我会考虑现实环境的种种问题后才行动,当然啦,如果是属于创意性的东西,我会像idea man 一样的天马行空,暴出奇想,让人无法接受,只会得到疯子、神经病的响应。但对这音乐传承的事,我却持相当保守的态度,因为现实告诉我没什么人在乎这件事,从回应的次数就可证明,大家都是很理智的客气响应,就没有人出来提出不同的看法,变成一言堂,让我更加害怕,终于我明白了,因为我年岁大了,各位不想伤老人家的心,在这里先谢谢您们的善念。但对问题有帮忙吗?

最近都在忙处理这事,所以接触许多人,其中有一位对我不出书很不以为然,提出许多论点反驳我,现在有点被他打动了,我所说的不想赔钱,也不想害人赔钱,这两件事,他提出了自费出版的构想,就是由一群认同此理念的人共同出资完成出书,各取回相当数量的书本,剩下的才给出版商透过书店销售,这风险虽然也会赔钱,但数目已经不大了,传承的目的也达到了,为了理念,付出些许的代价是可行的,不见得必须稳赢。

因为看到Dragon_Huang老师对办讲座时,会发生大家程度不一,有时候也很难交流的问题,这是存在的事实,更加重我想要朝自费出书,虽然办讲座稳赚不赔,但传承的效果不大,只有参加的那几个人,我的原意是想影响更多人,让台湾流行音乐再领风骚,想当年的校园民歌多风光啊....
如今几乎都是外来的....
真的很希望能得到您对这事的看法,毕竟台湾流行音乐是我们共同的喜好。

===================

这几天一直在为出书这件事,做最后的定案,也有跟几个出版商连系,但就如方先生讲的那样,市场并不是很理想,所以他们并不积极。我想脱着也不是办法,总要有个了结,况且还有一个歌唱班的退休老师们的10年唱歌路程人生体验要出书,我自己的事都没搞定,如何去处理她们的事呢?
出书除了传承一些经验与方法外,最主要是导正一些观念,让年轻人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不要像我那样,走偏了,再回来时,已过20年了,体力跟精神都不济了,没办法再专精于工作,就算心想那样做,也力不从心了。这也是为什么好的棒球国手,最后都转为教练的原因,这也是台湾传承工作做得最彻底的一个行业,当然会成为世界棒球王国了。
反观,台湾的流行音乐却少了传承这动作,并不是代表台湾没人才,有,而且很多,只是碍于现实生活压力,提不起劲去做,因为环境并不友善,出书是赔钱不讨好的事,尤其是较专业的书。所以我想用比较另类的做法来突破这件事。
肯定没人会出这种书,所以只有靠我们自己,自费出书来完成,最低量是500本,只是印刷费就要5万多,再加经销2万,合起来算7万好了,一本售价是150元,就算全部卖光,也只是打平,所以注定赔钱。问题在如何赔少一点,所以我想了一下,在此先看看有多少人愿共襄盛举,一起陪我赔钱,去做这傻事。如果没什么人的话,我就有理由卸下这传承重任了,去忙我其它的事了。







25
现在正在写创作歌曲的部份,很无聊,突然想上线与大家互动一下

其中有一小段是这样写的

在看这部份时,要稍有一点看简谱的能力,没有的话,赶快去歌唱班学,现在连欧巴桑都会看了。我们一步一步来,首先,我有提过一首广告歌,小美冰淇淋,开头是重复两次的小美冰淇淋,旋律是第一句配 55333,第二句配44222,以我们的观点看,根本是一样的东西,只是把第一句整个往下移一个音,这难道您不会吗?第三句是营养丰富卫生好,配1234555,只是在唱一个音阶12345而已,我们小学时,不也常在做喉咙发声练习吗?由下往上12345671〈高音的1〉,再由上往下唱1〈高音的1〉7654321,这样的发声练习,所以第三句的音符也很简单啊!再来第4、5句完全照抄第一、二句,没什么好说的,第六句是大家都喜欢,也是copy第三句1234555的旋律,因为词少了两个字,所以把2、4两音取消,然后因为整首歌要结束了,最后一个音必须回到1结束,唱过歌的人都知道,歌结束时都是如此,回到1或6。所以是不是很简单,还有一直在重复这样的节拍,333、222、555,连最后结束时也是用这个节拍只是改一个音变成551而已,为什么会这样?它透露出什么样的创作讯息给我们?为什么我会拿这首广告歌来开头?我想传达的是什么样的讯息,您有没有静下来想一下,不要急着往下看,如果您知道了这些讯息,您就已进入创作的殿堂了。

不知各位有没想到?请告之我
=================
下面是书名与目录

书名『30年来 台湾唱片在做什么?』

内容如下
1.为什么要出这本书?
2.环境如何影响歌唱发展
3.台湾流行音乐史概述
4.卡拉OK歌唱教唱对台湾流行音乐的重要性
5.媒体与台湾流行音乐的关系
6.制作人的工作与特质是什么
7.在讲解mix与mastering之前
8.创作前,应先有哪些准备工作与认知
9.一步一步地走入创作殿堂
10.旋律创作奥秘
11.唱片公司、制作人、歌手与创作者
12.台湾流行音乐不死,传承不已

=====================

谈到『创意』这个东西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,如果大家都想的到,那就不叫『创意』了。
每个玩乐器的人,或会唱歌的歌手,都有能力随时创作出一段歌曲,所以创作并没什么了不起,问题在出来的东西有没有生命与创意,能否让人在无意间哼上几句,而不是要刻意的去听或学,就好像『吻别』这首歌,在唱什么我不知道,但我会记得,我和妳吻别....在那....,就这一句,就已付给了这首歌永恒的生命,这句的片段在以往许多歌都出现过,并没什么希奇,问题在您怎么会想到用这句,别人为什么没想到?这就是『创意』之所在了。

最近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,我就当『创意』教材浅说一下,这位刘姓年轻歌手,出过一张唱片,老实说,唱的不错,唱功可以,有机会成名,坏在有位天才老爸在那里,世人的期待过高,要求完美,在这情况下,就白白地被牺牲掉,外型条件那么好,人又憨厚,哪个人会讨厌他?若不是老爸这包袱.....

既然包袱在爸爸那里,爸爸有义务帮他解决这问题,还给他一个发展空间,这手法我在书中有讲过,当时的杨姓歌手,就这样处理,一炮而红,所以我很了解这手法。各位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首『念你』的歌出现,跟刚才的『吻别』这首歌一样,它是以往一首有名的福音歌的片段,crying in the chapel,这首歌至少有30人唱过,是猫王翻唱后暴红,其中有位唱say yes my boy的日籍女歌手emy jackson,翻唱的版本跟『念你』最类似,就是,我的字典里没有....放弃,就这句,它已注定暴红了,其它的都不重要了,如今这位爸爸已经把这包袱从儿子身上卸下来了,还给了他一个正常的空间,往后要靠他自己了。

创作永远来自copy,但如何选择要哪个,而不要这个,那就要靠『创意』了,『念你』为什么不选猫王版本,而选emy jackson版本,这是需要智慧的。台湾需要多点这种有智慧的创意人来改变我们的流行音乐,这也是我会积极投入出书的原因,分享我在流行音乐的创意经验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这个case已经慢慢进入尾声了,我从中学习到许多东西,想跟版上的好朋友分享

其实出书跟出唱片是一样的事情,但我发觉到,由于方法上的突破,让这两者产生不同的结果与局面,各位或许不知道,台湾目前有7000多家出版社在这行业讨生活,所以竞争激烈,有竞争就有活力,各位去书店看看,什么题材的书都有人写,有人出版,出版业呈现的是百花齐放,非常多元化,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有人打破了传统出版规则,以往要出书,没有出版社点头,就算您自己出钱印书,也上不了书店销售,因为他们垄断了出版通路,只有他们认可的题材,才可以出版,无形中把市场做小了,现在出版社为了求生存,有人跳出来推动『自费出书』,只要您出钱,没有什么办不到的,从规划、印书、书店销售等,都有专人为您打点,这是出版业的一大步,现在重心已从出版社转移到通路商了,通路商掌握了书的生死大权,所以如果您要出书,最好找一家通路强大的出版社。

以上是我这些日子来实际接触的心得,那跟我们做音乐有什么关系?当然有,不然我吃饱没事?各位如果把上面的画面改成出唱片,会有何结论?对了,当时的出版社就是现在的唱片公司,他们主宰整个唱片市场的内容物,没他们点头,上不了通路,只能在路边叫卖,这种情况以前也发生过,一家上市公司的唱片部出的唱片要铺唱片到唱片行销售,唱片行拒收,因为铺了,万一不卖,货要退给谁?这是千真万确的事,只有老牌的唱片公司,他们才铺,现在还是如此,所以唱片业要像出版业那样有人出来做这事,让唱片市场更多元化,那会不会损及现有唱片公司?不会,如果您不信,去看看出版业,老牌出版社还是稳稳在那里,因为您成畅销作家后,自然就会去老牌出版社那里出了,唱片业不是也如此,不是吗?『自费出唱片』只是让想出唱片的新人,有机会圆梦而已,不要误解了,『自费出唱片』是要有在通路正式经销才算,没有的话不算出唱片,跟出书是一样的道理,这在我书中有提一点点构想。
发表于 2012-4-7 22:08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唔……很多内容,还不到我这种小辈能理解
发表于 2012-4-24 06:29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文!!赞一个!!看了一半感触颇多~ 马克一下,明天接着看
发表于 2012-4-27 19:07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有很大部分写的很精彩,但也有不少不太认同
发表于 2012-7-31 12:20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很有经历感,我们只有学习的资格!!!
发表于 2012-8-6 14:34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太长了,没有仔细看。但还是受益良多!
特别是,我觉得其中姚先生的那个,用外国曲子填上中文歌词的方法很好,可以尝试一下!
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一点都不能把我要的感情表达出来,我想用别人的曲子来试一下是个很不错的尝试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写歌论坛 ( 粤ICP备06097729号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11-29 04:38 , Processed in 0.199865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